2018年10月26日
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這讓她非常不解,
甚至向陪同的日本同行表示抗議,
認為這是一種虐待,
而不是教育。
曾經,有一位歐洲教師在日本參觀時,看到了讓她眉頭緊鎖的一幕:年幼的孩子們趴在地上吃力地擦地板,而這在歐洲本該是保潔員做的體力活。
于是日本園長向她解釋到:擦地板在日本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特殊意義,這么做可以達到4種目的。
1
擦地板是品格鍛造,也是體力鍛煉
打掃衛(wèi)生,是日本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有著不遜于文化課程的重要性。
日本小朋友從幼兒園起就要帶兩塊抹布上學,一塊用來擦桌子,一塊用來擦地板。此外,小朋友也要負責洗馬桶,甚至在學期末還要為地板打臘及刷洗風扇。
擦地板的抹布,可以自己用布料剪裁,也可以在超市、或是藥妝店買到。它的大小一致,但質料比較厚,有寫名字的地方。
老師會事先教小朋友如何擦拭及清潔抹布,然后就會讓小朋友自己完成。
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保持每天學習環(huán)境的清潔,增強對于學校的歸屬感,還可以通過擦地板比賽獲得榮譽感,同時也可以鍛煉小朋友的體力。
2
擦地板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日本學校還會定期舉辦擦地板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組隊進行擦地板接力,不僅可以拉近親子距離,還讓孩子懂得作為家庭的一員,應該為家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日本人習慣在地板上跪坐,所以家庭中同樣需要經常進行地板清潔工作,而讓孩子樂于參與家務,是學校和家庭共同的課題。
日本擦地板比賽
孩子在學校體驗了親子共同勞動的快樂,回到家里就會主動承擔一些家務,而不會成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
3
擦地板可以為日本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在日本學校,擦地板本來就是一門凈化身心的功課。
小朋友使用體育場館前要擦一次地板,是對場所的尊敬,對技藝的尊重;離開前再擦一次地板,是表示對今日修習的結束,也是對教練的感恩。
日本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了對干凈品質的高要求,重視細節(jié),追求完美,這種教育效果在日本成年人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要掌握工作細節(jié),就必須培養(yǎng)耐心,而培養(yǎng)耐心,就需要放下身段。而跪在地上擦地板,就是放下身段的表現(xiàn)。
所以,擦地板只是手段,凈化心靈才是目的,
4
擦地板是一種激勵,而不是懲罰
在我們的學校,孩子們犯了錯常常會被留下來罰打掃衛(wèi)生,這種處罰方式讓會孩子對勞動產生抵觸感,認為被迫勞動是丟人的事情。
而在日本,則是用正面、鼓勵、競賽的方式來進行,讓小朋友樂在其中,在擦地板過程中,體認到愛同學、愛班級、愛學校的歸屬感以及榮譽感,寓教于樂。
給大家列舉幾個國家的幼兒教育思路
▼
德國:孩子一直在玩
英國: 課堂在餐桌上
瑞典:主題活動促學習
美國:幼兒園不教識字
奧地利:用童話和音樂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寶寶
丹麥:森林的大自然幼兒園
日本:重視戶外活動
意大利:注重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瑞士:提倡寶寶自己吃飯
澳大利亞:孩子玩得開心最重要
挪威:讓孩子親近陽光和自然交流
教育智慧是教師專業(yè)素質的體現(xiàn),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智慧與幼兒的發(fā)展緊密相關。幼兒園教育活動具有實踐性、復雜性、創(chuàng)造性、不確定性等特征,因此,幼兒園教師必須不斷積累教育智慧。本文主要探討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涵義、表征與生成,以期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一、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涵義
1
內涵
什么是“智慧”?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定義是“辨析判斷、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能力”。〔1〕學者田慧生則認為,智慧是“個體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種品質、狀態(tài)和境界”?!?〕“智慧”在西方哲學中有兩層涵義:一是指總體性知識,即全知;二是指指導人類生活實踐的智慧,與倫理、道德有關?!?〕雖然關于智慧目前尚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但人們大多認為,智慧是個體知識、能力與德性相融合的一種綜合品質、狀態(tài)與境界。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是其教育信念與師德、教育實踐知識與能力的有機整合。
2
價值
教育智慧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目標。幼兒園課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這就預示著這樣一種可能:一方面,教育智慧可促進教師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生成與完善。教師對幼兒園課程的理解是不斷創(chuàng)造與生成的過程,教師是幼兒園課程的動態(tài)建構者與主動生成者,在實踐中,教師要將個人有價值的人生體驗融入到幼兒園課程中,賦予課程以意義。幼兒園課程的生成與實施是教師運用教育智慧,與幼兒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共同合作、創(chuàng)造的過程。另一方面,幼兒園課程的生成與實施是教師教育智慧得以形成的沃土與載體。在課程生成與實施過程中,教師通過與幼兒的對話,不斷豐富課程內容,生成并完善課程體系,從而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提升自身品質、狀態(tài)與境界。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智慧是在掌握了一定的實踐知識,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通過追求教育的合理性,以正確的教育信念為指引而鑄成的“合金”。在這里,實踐是教育智慧得以生成的土壤,信念與師德是教育智慧得以生成的價值與道德基礎,教育知識是教育智慧的認識來源,教育實踐是教育智慧得以形成的表現(xiàn)方式和技能技巧。
二、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表征
認知心理學將信息在頭腦中的呈現(xiàn)方式統(tǒng)稱為表征。教育智慧的表征,是指把教育智慧作為意識對象,提取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相關信息,在理解這些相關信息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加工與建構,并將其呈現(xiàn)出來。布魯納認為,表征或表征系統(tǒng)是人們知覺和認識世界的一套規(guī)則,人類智慧的生長會經歷三個階段:動作、映像與符號表征。艾爾貝茲認為,教師實踐性知識的表征形式含實踐規(guī)則、實踐原理和意象?!?〕結合相關理論和相關實踐,筆者認為,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智慧表征形式可分為以下三類:行動、意象和語言。
1
行動
行動表征關涉幼兒園教師教育實踐中的“如何做”?!叭绻f理論智慧是‘知’,那么,可以說實踐智慧是‘行’,或者說是一種與‘行’有關的理性能力?!薄?〕教育行動是教師為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標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教育智慧通過教師的教育行為表現(xiàn)出來。教師通過親自“做”和通過看別人“做什么”而生成教育智慧。通常,“智慧的人都具有在復雜且微妙的情境中迅速、有把握和恰當?shù)匦袆拥哪芰Α薄!?〕
娃娃家是幼兒喜歡的游戲區(qū)域。苗苗進入娃娃家后,拿起炊具開始玩起來,壯壯看見苗苗手里的炊具,一把搶了過來并說:“我也要玩?!泵缑纭巴弁邸贝罂蘖似饋怼@蠋熥哌^去問道:“孩子他爸,孩子媽媽怎么哭了?今天我到你們家來做客,能請苗苗幫我做個菜,壯壯幫我做碗面嗎?”聽來客人了,苗苗破涕為笑,壯壯連忙把炊具遞給了苗苗,為客人準備吃的去了。
幼兒園教師總會遇到一些教育困境,若幼兒可以自行解決,應給予幼兒自主解決的機會。若幼兒難以獨立解決,教師應及時介入。上述案例中,教師的教育行動旨在引導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發(fā)展并深化游戲。波蘭尼曾說:“由于整個世界的狀態(tài)都在不停地變化,每時每刻都在更新,所以,我們必定會遇到前所未見的新事物?!薄?〕幼兒園教育是不斷變化的,教師的教育行為要適應具體的、富于變化的、充滿不確定性的教育情境,教育智慧就在這種教育情境中動態(tài)生成。
2
意象
意象表征關涉幼兒園教師對教育實踐的理解與認識。
筆者曾聽某幼兒園教師這么說:“孩子的天性是好玩,什么東西到了孩子手里都成了玩具,我覺得幼兒園教育就是老師和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在玩中學?!苯逃庀笫墙處燁^腦中有關教育實踐的朦朧印象,暗示教師在教育中應作出的努力方向。這里的“玩中學”就是這位教師的教育意象。教師知道教育教學應該如何實施,并能利用自身已有的教育教學經驗以及教育教學環(huán)境等來支持自己的教育意象,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教育信念在這里被整合起來了,從而生成教育智慧。
3
語言
語言表征是指教師通過語言表達出自己對教育實踐的思考。
教師可通過體驗、總結、反思與批判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有關教育本質、目的、方法與策略等方面的認知體系,這是教師的個體哲學。它的形成和完善,包含著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有效性的持續(xù)反思?!?〕教師所秉持的個體哲學在一定程度上可通過教師的語言與行為展現(xiàn)出來。如果教師的教育意象是“玩中學”,在此意象下生成的教育行為則是“通過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其信奉的教育哲學則是“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形式”。
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以行為、意象、語言等形式,通過動態(tài)循環(huán)、相互映射的方式表現(xiàn)在教師的教育實踐中。
三、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生成
1
做:親身體驗,在實踐中生成
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體驗、學習,實踐經驗是教育智慧生成的源泉。筆者也曾聽某幼兒園教師這么說:“以前,每次在游戲活動中,我只是不停地提醒幼兒小聲說話、輕輕玩、物歸原處,等等。即便去觀察了也不知道哪些是有價值的,或者說是不知道怎樣觀察,怎樣更有效地指導,怎樣發(fā)展幼兒的潛能,在解決幼兒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時,往往會操之過急,有時會直截了當?shù)亟o幼兒做示范?,F(xiàn)在,我學會了留白的方法,更多地觀察、等待和鼓勵孩子,而不是貿然干預。”伽達默爾對“體驗”作過這樣的表述:“如果某個東西不僅被經歷過,而且它的經歷存在還獲得一種使自身具有繼續(xù)存在意義的特征,那么這種東西就屬于體驗?!薄?〕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教師親身去體驗和經歷,并善于總結、提煉與升華。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智慧產生于教育實踐,反過來又指導教育實踐。
2
學:吸收經驗,在學習中生成
幼兒園教師通過觀察其他有經驗的教師的教育行為,可提煉出適合自身的教育策略與方法以及個體哲學,并使之內化為自身的教育智慧。波蘭尼曾說:“通過吸收新的經驗不斷地豐富和更新自己的觀念、能力,是明智的人格的標志?!薄?0〕某幼兒園教師寫過這樣一則教育隨筆:“在這半年中,我行動著、學習著、成長著。從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到小有收獲,從看書充電再到自覺內化,這條成長線不斷在波動,但它一直在上升。我找到了不足,找到了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觀察幼兒、發(fā)現(xiàn)幼兒、讀懂幼兒?,F(xiàn)在,每一天的自主游戲中,我都努力做一個有心的老師,認真去觀察幼兒。我發(fā)現(xiàn),觀察幼兒、做記錄分析已經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有時我覺得自己就像一名作家,或者是一名心理學家。每每讀起自己寫的孩子的學習故事,都特別有成就感?!痹诓粩囿w驗的過程中,教師積累起豐富的教學經驗。這些經驗經過反復檢驗、內化,會逐漸凝結成教師的教育智慧,并使教師獲得職業(yè)幸福感與成就感。
3
思:歸納總結,在反思中生成
教育反思是促進教育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徑。幼兒園教師通過反思概括、提升教育實踐經驗,并對原有的教育信念進行梳理、總結、反思與重構,從而優(yōu)化個體哲學,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1〕某幼兒園教師寫過這樣一則反思筆記:“平時,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常常思考一些問題:每天來到幼兒園,照顧孩子的生活、學習,做著看似重復瑣碎的事情,怎樣發(fā)現(xiàn)其中的價值?怎樣才能讓孩子的幼兒園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怎樣在面對家長時表現(xiàn)出自己應有的專業(yè)水準,從而減輕家長的憂慮?怎樣才能讓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成長?怎樣才能不僅僅做只會照顧孩子生活、引導孩子簡單學習的老師,更能走進孩子的心里,做一名真正的觀察者、支持者、引導者?”范梅南認為,“智慧和機智是我們通過教學實踐,不僅僅是教學本身而獲得的。通過過去的經驗,結合對這些經驗的反思,我們得以生成機智?!薄?2〕教育智慧是幼兒園教師在不斷反思和解決自身面臨的教育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生成的。通過反思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尋找問題解決的方案與策略,建構個體教育哲學,在做中學、做中思、思中做的循環(huán)往復過程中不斷生成的。
在任何以培養(yǎng)人為目標的教育活動中,必定存在著教育智慧。每位教師都應該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體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水平。教育智慧依賴于教育情境而存在,根植于生動、具體、完整的教育場景中,透過復雜、動態(tài)、多元的教育行為反映出來。〔13〕一言以蔽之,幼兒園教師教育智慧基于幼兒園教育實踐,通過教育行動、教育意象、教育語言等形式表征出來,在體驗、學習、反思中動態(tài)生成,它永無止境,需要幼兒園教師終身追求。
家庭教育如何“賦能”幼兒園教育
導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在不斷發(fā)展。幼兒園教育作為兒童成長初級階段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幼兒健康發(fā)展的教育起點,因此,它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說明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幼兒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承載著父母、教師與社會的殷切希望。
必須高度重視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補性,協(xié)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促使家長和教師共同為幼兒的健康發(fā)展出力。
1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概述
1、幼兒園教育
幼兒園教育是為幼兒提供學前教育的專業(yè)教育機構,是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其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幼兒園教育是圍繞著幼兒身心發(fā)育特點進行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制定教學內容時要以幼兒階段的特征為依據,注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
2、家庭教育
家庭是幼兒首次接受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父母,且父母對幼兒的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下進行的,其對幼兒的性格、思想等都有深遠的影響。
家庭教育是一種實踐教育,是通過家庭成員互動的方式,實現(xiàn)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是最親密的,其在幼兒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幼兒園教育無法代替的。
2
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聯(lián)系
1、家庭教育可為幼兒園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倘若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兒園教育,那么就會影響幼兒園教育的教學發(fā)展。沒有家庭教育的良好支撐,幼兒園教學就會困難重重。
所以,家庭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與幼兒園教育相統(tǒng)一,能夠更好地輔助幼兒園教育的實施,促進幼兒園教育的發(fā)展。
2、幼兒園教育可提高家庭教育的廣度
幼兒園教育相比于家庭教育,其最顯著的特征是受眾面廣,幼兒接觸的對象不再只有父母,而是各位老師和同學,也不具有教育封閉性,所以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幼兒不會有很大的抵觸情緒,而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去努力學習知識,共同成長。
3
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的策略
1、家庭教育應為幼兒園教育做好準備工作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為幼兒進入幼兒園學習做好準備工作,避免幼兒因為無法適應幼兒園生活而影響其性格發(fā)展。
比如,父母可在家中與幼兒做一些互動游戲,讓幼兒能夠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的游戲式教育,讓幼兒在進入幼兒園以后能夠快速地融入到幼兒園環(huán)境中。
同時,父母也可為幼兒講故事,鼓勵幼兒多在小區(qū)內與其他小朋友玩耍,讓哥哥姐姐們通過在幼兒園中學習到的兒歌、舞蹈等感染幼兒,使幼兒對幼兒園生活充滿向往之情。
2、多在幼兒園教育中開展親子活動
親子活動不僅能夠增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溝通,還能增強父母與幼兒園之間的互動,將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進行深度的融合,增進幼兒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
家長在參加親子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幼兒園的發(fā)展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明白幼兒園的辦學理念和教育目標,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能夠保持一致性。
3、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布置家庭環(huán)境
在布置幼兒的房間時,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fā)育特點,參考幼兒園的布置,為幼兒創(chuàng)造富有想象空間的環(huán)境。
對于幼兒長期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家長應經常更換其布置,為幼兒增添新鮮感,并規(guī)劃出一小塊區(qū)域專門放置幼兒的書籍,為幼兒提供既能學習又能玩樂的環(huán)境,從而讓幼兒在家庭教育中也能感受到幼兒園教育,實現(xiàn)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有效結合。
結語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對孩子們的健康發(fā)展都十分重要,只有實現(xiàn)兩者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教師才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孩子們才能增強自信心,從而更好更快地發(fā)展。
所以,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時候,家庭教育要為幼兒園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幼兒園教育也要為家庭教育多提供專業(yè)性的活動條件,通過兩者的結合,共同為幼兒的成長作出努力。
掃一掃關注官方微信